部落客夫子/綜合報導
台南白河大仙寺,相傳位於「仙人拋網」靈穴上,創立已有三百年歷史,三進建築 (大雄寶殿、觀音寶殿與三寶殿) 橫跨百年歷史,燕尾脊牆門式小山門與獨特的中日混合建築風格大雄寶殿同為台南市定古蹟。三寶殿用台灣檜木建造,耗時十四年完工,全殿木構施工均以卡榫接合施作,無使用釘子、螺絲,是全台第一座以檜木建構而成的三寶殿。來到白河大仙寺,不僅是參拜,寧靜古剎的台灣傳統裝飾藝術與現代建築的金碧輝煌,更帶來視覺的衝激與震撼,在新舊交替間中體驗世紀風華。
白河大仙寺,白河與關仔嶺的在地人稱它為舊巖,亦稱火山大仙寺或關仔嶺大仙寺,起源為清康熙 40年 (1701) 參徹禪師來此結茅定居,到第二代住持鶴齡禪師獲信眾捐款,才在今小山門右前方興建佛殿,草地上一座草廬門框,示意當年參徹禪師結茅定居位置。

相傳白河大仙寺位在「仙人拋網」靈穴上,清嘉慶 14年 (1809) 原寺址因當時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經人指點是「福穴」好風水,為厚葬其原配范夫人,故出錢將佛寺遷建到現今大雄寶殿處。在王得祿去世後,范夫人在清道光 24年 (1844) 被子孫遷到王得祿墓合葬,遺留的墓園建材日後被移用作為七寶塔 (納骨塔) 的基石,另外大雄寶殿前的階梯上的石獅,據說也是當年范夫人墓的一部分。(照片:龍池、水上涼亭與納骨塔之一的九品塔)

白河大仙寺建築群配置表現出中式佛寺傳統,入口處山門連同牌樓共有兩重,第二重山門為牆門式,左右面短且屋脊低緩,中間為三川脊,加上邊門、圍牆頂的燕尾脊和邊門圓拱門,呈現視覺上的豐富層次變化,和大雄寶殿同被列為台南市定古蹟。

小山門門額正面題字「南無阿彌陀佛」,背面則是「海天佛地」,藉以表示此地為佛門淨土。

日治大正 4年 (1915年) ,大仙寺管理人親往日本學習寺廟建築法,返台後與第八代住持德融禪師決定仿日本奈良東大寺的規模重建大雄寶殿,費時10年而具現今規模基礎。

大雄寶殿屋頂為「日式屋瓦」樣式,是全台保存日式屋頂結構的兩座寺廟之一 (另一座為新北市新莊地藏庵)。屋面是日式作法,屋脊為平直風格,飾有鬼瓦、懸魚,沒有使用交趾陶或剪黏等裝飾。

大雄寶殿屋內的木構造在形式上,混合使用中國傳統建築的抬樑式與穿斗式木架構作法,由漳派首席大木匠陳應彬及泉州惠安溪底派匠師「對場作」完成,加上具中國傳統寺廟色彩的彩繪,形成以日本佛寺為表,中國寺廟傳統建築為體的中日混合風格,這種作法在台灣的寺廟中相當少見。

大雄寶殿主祀釋迦牟尼佛,配祀釋迦牟尼佛的兩大弟子阿難尊者與大迦葉尊者 (照片右側)。

大雄寶殿殿內有六根彩繪的蟠龍柱,出自學甲彩繪名師李漢卿之手,採「披麻捉灰」的方式完成,超過三公尺的柱子,盤踞著一隻或二隻不等的龍,下有海浪、中有祥雲,兼有仙鶴、麒麟、鳳凰等共同悠遊。

「披麻捉灰」的彩繪方式,必須先在木料上塗上二、三道桐油灰,繃上麻布,接著在麻布上再刷上數道桐油灰,最後塗上底漆、面漆,才能有平整的表面。儘管手法繁複,但這樣施作的龍柱,不僅能整平,也能防腐、防蛀及油漆牢固的功效。

進入大雄寶殿可要記得抬頭看看通樑上彩繪大師李漢卿的擂金畫 (照片) 與牆面生動精美的壁畫。

李漢卿畫師繪製的「達摩祖師」、「鳥巢禪師」與山林場景「虎溪三笑」和「山居來客」壁畫。

大雄寶殿後方,供奉一座韋馱護法神像,神像後方是彩繪大師潘麗水的作品「大悲出相圖」,繪製的是《大悲咒》咒語中的諸佛法相。

《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立誓以大悲之心,消除眾生的一切罪孽,於是涉世度生,以各種形象顯現在塵世間,普度眾生。全文共有八十四句,除「娑囉娑囉」外,其餘八十三句代表八十三位菩薩,在這幅壁畫中,可以看到潘老師所繪的八十三種法相。

大雄寶殿後方柱子上,有一幅由 96個字所組成的「文殊菩薩降魔杵偈」勸世文詩,是出自大仙寺心元法師手筆。偈上的每個字都是以45度角的方式歪斜倒置,且直唸、橫讀都毫無章法可言,不明就裡的人還以為只是書法表現。但其實這 96字為七言十六句詩 (每 7個字1句,共 16句),讀起來連同重複者共有 112字,每一句的結尾字取其偏旁或部首,再當作下一句字首,如此反覆將 96字繞一圈就成為一篇精彩的勸世文。但內容太深奧,筆者(夫子) 無慧根,參詳許久還是看不懂。

走出大雄寶殿後,一定要回頭看看殿後,匾額「碧山彩雲」的下方的樑枋畫的是「龍宮入定」的度化故事,講的是釋迦牟尼佛接受「迦羅龍王」及「目真鄰陀龍王」的請求,來到龍王的宮殿入定七天,期間風雨不停天氣寒冷,龍王為了保護佛陀不受風寒侵害,以身體環繞佛陀進行保護,畫面左右的蝦兵蟹將也分立兩側伺候守護。 由於龍王在佛陀入定的期間的保護,展現了皈依佛法的誠心,龍王也因此成功接受度化。

第二進觀音寶殿,建築牆面裝飾有磨石子技法製作的佛經故事、花鳥風景。簷柱上的書法,包含了四種不同的書法字體,也都是以磨石子的技法鑄成。

三寶殿前新設置的大型鐘樓與鼓樓氣勢非凡,維基百科有一則記載,傳說中王得祿將的原配范夫人下葬之後,因難以忍受大仙寺的「暮鼓晨鐘」,乃多次向王得祿託夢,之後王得祿就命人將大仙寺內的鐘鼓破壞,將碎片掛在寺前大榕樹上示眾,之後這些碎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被需要金屬的日本軍方帶走。

三寶殿供奉三寶佛 (阿彌陀佛、釋迦摩尼佛、藥師佛),耗時十四年完工的三寶殿,是一座用一百零八支、每支直徑七十八公分,價值二百萬元的台灣檜木建造,全殿木構施工均以卡榫接合施作,無使用釘子、螺絲,是全台第一座以檜木建構而成的三寶殿。

屋簷抬樑、斗栱,層層疊疊的檜木雕畫,空氣中充滿檜木香氣,值得細細瀏覽木藝雕刻之美。

以大理石鋪設地板,獨特的紋理呈現高貴的質感,為空間增添高雅氣息。

三寶殿的左、右兩側另有準提殿、祖師殿及地藏寶殿可供參拜。(照片:準提殿下方座基壁飾)

準提殿準提菩薩,佛教中顯教、密教所共尊的大菩薩;準提意思是「清淨」,多數佛教宗派認為準提菩薩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又稱準提觀音、天人丈夫觀音,歸入六觀音之一,為救度「人道」的觀音菩薩化身。因菩薩具有十八隻手,故又俗稱為「十八手觀音」,其造像常讓人誤以為是「千手觀音」。

白河大仙寺
地址 :台南市白河區仙草里岩前1號
電話: 06 685 2143
公共交通:搭乘火車至新營站,轉乘新營客運 [黃12] 公車 (往關子嶺、大仙寺方向),在「仙草埔」站下車,步行約5分鐘即可抵達大仙寺。
文章來源:白河大仙寺 建築、彩繪、木雕 新舊交替間看世紀風華 (夫子。旅食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