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3的超值省錢旅行秘笈/綜合報導
泰國東部的尖竹汶府,是一座蘊藏多重驚喜的城市。距離曼谷僅約四小時車程,它既是世界寶石貿易的重要據點,又擁有豐富的熱帶果園資源。
這裡的兩道藍色風景,風格迥異卻同樣迷人──寺廟的藍色瓷磚與海岸的藍梭子蟹,共同譜出一曲人文與自然並存的旅遊旋律。
有藍廟之稱的瓦帕南凱努寺(Wat Pak Nam Khaem Nu),是尖竹汶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建築之一。廟方在重建時考量鄰近海岸容易受鹽氣侵蝕,特別以藍白兩色陶瓷磚全面包覆整座建築。從牆面到屋頂,無一不覆上鈷藍色磁磚。
在陽光下折射出如海水般清澈的光芒,整座寺廟彷彿化身為那伽守護下的瓷器宮殿,寧靜而神秘。
這樣的風格在泰國寺廟中並不常見,整體色彩設計所傳達的靜謐與清明,更令人印象深刻。
與清邁著名的藍廟相比,瓦帕南凱努寺少了觀光人潮的擁擠,多了幾分靜謐之美。對攝影愛好者與建築迷而言,是不容錯過的靜謐角落。
除了宗教建築,尖竹汶還因寶石加工聞名於世。超過三百年的寶石交易史,讓這座城市獲得「寶石之都」的美譽。早年這裡的集市販售寶石與水果,吸引來自中東、印度與歐美的國際買家。相較其他產地,尖竹汶價格親民,長久下來形成了全球重要的寶石採購中心。
尖竹汶的寶石貿易已有數百年歷史,然而已成當地特色的寶石街卻是起始於約半世紀前,據說是世界上第一個寶石專屬交易市場,至今仍維持著獨特的營運模式。
「寶石一條街」只有週末才開放,神奇的是,儘管泰國的金飾店普遍設有鐵窗防護,但寶石街上即使每個交易者都身懷金銀財寶,整個市場卻完全沒有警察或便衣警衛駐守,也鮮少發生搶案,這種基於信賴的交易文化著實令人嘖嘖稱奇,驚嘆不已。
有趣的是,從外面乍看像一般傳統市場,走在路上的賣家也多半是看似買菜路人的老弱婦孺,身上不起眼的腰包卻裝著價值數萬的寶石。
路邊的一張桌椅就開啟了寶石交易,充分展現泰國的隨性特色。
有些外國買家會用泰文貼好訂單吸引賣家上門,較有資本的買家會租用有冷氣的店面辦公桌,桌上配置專業照明設備,並自備放大鏡鑑定寶石的色澤和琢磨細緻度。
有些交易商甚至會一起前往香港或台灣參加珠寶展覽,形成跨國的商業網絡。
在尖竹汶老街百年老屋中設立的Mejai寶石工作坊,不僅是全尖竹汶第一家可供遊客DIY寶石的店家,也為尖竹汶增添了新的觀光魅力。
工作人員中有位台泰混血青年柯彥佐,父親是早年來此開設燒製寶石工廠的台灣人,如今十六歲的他立志在陸續服完泰國和台灣的兵役後,回台灣開設寶石DIY店。
寶石燒製技術分為新燒和舊燒兩種加工法,新燒會添加玻璃增加亮度,而硬質寶石如紅寶石經過燒製後價值大幅提升,軟質寶石如粉紅色、紫色寶石則天然就具有亮麗光澤。
寶石的顏色對應不同的祈願,也可搭配自己的出生日,泰國人喜歡用生日是星期幾來占卜,流行程度不亞於星座血型,非常具有泰國特色。
來到寶石天堂,就為自己製作一串寶石祈福手鍊吧!
除了礦物的寶石以外,尖竹汶更有「水果天堂」之稱,尤其榴槤、山竹、紅毛丹等熱帶水果最為著名,每年五至六月是水果盛產期,結實累累,宛如果樹上的寶石。
遊客可以深入果園,親手採摘新鮮水果,體驗純樸的泰國農村生活。
許多當地的有機榴槤山竹園都遵循泰皇拉瑪九世的「一地區一產品」政策,結合農業與觀光,讓遊客在體驗農村生活之餘,也能了解有機種植背後的理念與技術。
觀光果園不僅提供採果體驗,還開發高附加價值的農產品加工。遊客可以親自DIY製作山竹果汁,品嚐榴槤飯或榴槤泥,以及特色的金桔醬吐司和泰國咖啡豆。
除了水果之王榴槤,水果之后山竹的應用範圍也相當廣泛,除了食用外,在皇家計畫的支持下,還能製成美髮護膚產品,大幅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
農園主人示範如何使用網袋長竿,運用三角形角度的技巧快速採收山竹。
而我們這些不熟悉採果作業的遊客,卻還在拿著竿子像捲義大利麵一樣纏繞了好半天,實在令人莞爾。
在果園中,遊客可以聽取詳細的植物解說,例如有機土壤因富含蚯蚓糞而呈現深沉的顏色。
「吃過榴槤,沒見過榴槤樹」的我們造訪果園才知道,榴槤樹原來竟是高聳入雲,有數層樓高。
主人表示,外國遊客通常喜歡完全熟透的軟爛狀態,而泰國人則偏愛外硬內軟的口感,聽起來就內行得多啊。
製作榴槤泥的過程需三小時燉煮,完全不加糖卻能呈現天然甜香,讓同行的法國網紅驚呼「這根本是甜的起司!」有些人則形容為「入口即化的軟糖」,風味獨特且令人難忘。
讓人意外的是,即使是雨季時節造訪果園,氣候仍然涼爽宜人,幾乎無蚊蟲干擾,打破了泰國熱帶地區氣候悶熱的刻板印象。
而在尖竹汶的另一端,則是一場關於海洋與生態的低調實踐。「功卡班灣皇家發展研究中心」展示泰國皇室推動海洋保育的成果,其中的「藍蟹銀行」計畫更是焦點。
這項自1997年推行的計畫,以平衡經濟與生態為目標,透過保育藍梭子蟹繁殖力,穩定漁獲並保護海洋資源。藍蟹在當地市場深受歡迎,其蟹肉、蟹膏、蟹卵皆為高價食材。出口也是大宗,包括鹽水蟹肉、真空包裝、熟蟹螯與醃漬產品等,主要銷往美國與台灣。
研究中心內設有簡易設施,展示蟹卵分離與培育流程。送往市場前的母蟹會先取出蟹卵培養,待成熟後再放生至遠離岸邊的海域。
這項操作過程並不複雜,即使是一般遊客也能親身體驗,藉由觀察蟹卵顏色判斷成熟狀態,黃色為成長中,黑色則可於一日內孵化。
藍蟹的繁殖特性也頗具戲劇性。母蟹於蛻殼後交配,甚至可能反噬公蟹,受精後可產卵三次,時間多在深夜九點至凌晨三點之間。
自然放生的存活率雖不到百分之十,但相較人工孵化,成功率反而更高,而研究中心也在海面設置蚵架供放流蟹卵,既可養蚵也利於蟹卵落海安置。
和台灣蚵田炎熱曝曬的經驗不同,雨季造訪尖竹汶,海風帶著濕潤氣息,暑假期間甚至比台灣還要涼爽。雨季時多為陰天,不會過度曝曬,就算到海邊旅遊也相當舒適。
距離曼谷不遠,尖竹汶府這個寶石之都與水果天堂,相當值得喜愛泰國及追求深度旅遊體驗的旅人前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