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記者游宏琦/高雄報導
記者/游宏琦 台北採訪報導
響應佛教悲智雙運精神,現場親手將民生物資送至關懷戶,實踐社會關懷與佛教教義
2025年5月7日,藏傳佛教薩迦派第43任法王蒞臨台灣弘法期間,薩迦文殊佛學會本著佛教慈悲濟世之願行,與台北市議會議長戴錫欽、台北市戴動台北發展協會及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攜手合作,於台北市松山區民生社區活動中心舉辦「社會關懷物資發放」活動,現場共發放民生物資予500多戶低收入關懷家庭。
薩迦法王在致詞中指出:「從佛陀時代開始,佛陀就非常重視照顧弱勢族群,提倡佈施、放醫藥、供衣食……不忍眾生受苦,是佛教發心的重要核心!」本次活動即是呼應佛教「六波羅蜜」中佈施為首的教導,透過實際行動將佛法精神落實於現代社會。

活動現場溫馨 43任薩迦法王與議長親手發放物資
此次發放活動現場氣氛溫馨感人。除準備多項實用生活物資外,薩迦法王與戴錫欽議長更親自將物資一一遞交至每一位關懷戶手中,以雙手奉上之姿,傳遞佛教「慈悲與尊重並重」的精神。不少長者與家庭深受感動,頻頻向現場主辦單位致謝。
戴錫欽議長表示,「作為民意代表,深知社會基層民眾的生活不易,因此非常樂見宗教團體結合政府資源,實際走入社區,協助最需要的民眾,讓善心能量擴散更多角落。」
慈善為起點 教育為根本
薩迦文殊佛學會何志信理事長表示,「慈善雖是佛教實踐的重要方式,但更根本的是法佈施與教育。透過佛法的智慧,幫助眾生建立面對人生苦難的力量,方能真正拔除內苦。佛教不僅關心物質貧乏,更關注心靈空虛,未來該會將持續投入社會教化、舉辦各類佛學講座、提供心靈教育,期盼佛法能深植於日常生活中,引導人心向善、社會向和。」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長姚淑文,亦於活動中表示,「在社會氛圍越是不安、越是艱困的時候,信仰將是穩定人心、團結社會的重要力量。他感謝文殊佛學會長期關懷弱勢群體,並肯定宗教與公益共同成就正向循環。」
弘願延續 善行不中斷
面對生老病死、人間八苦,佛教強調以智慧觀照、以慈悲實踐。薩迦法王亦常勉勵信眾:「行善應無所住,而心存大願。」文殊佛學會強調,未來將持續秉持悲智雙運精神,持續辦理慈善與法教並進的活動,讓每一分善念都能成為淨化人心的微光。
此外,為便利未能於當日前來領取的關懷戶,主辦單位亦貼心安排補發機制,開放晚間至松山區塔悠路文殊佛學會領取物資,讓慈悲不中斷,關懷得以延續。

活動資訊摘要:
• 活動名稱:社會關懷物資發放行動
• 主辦單位:薩迦文殊佛學會、台北市議會戴錫欽議長辦公室、戴動台北發展協會、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 活動時間:2025年5月7日(週三)上午11:00
• 活動地點:台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五段163之1號9樓(民生社區活動中心)
• 補發地點:台北市松山區塔悠路87號3樓 文殊佛學會
• 聯絡電話:02-2747-2468(秘書姚小姐)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佈施為首、智慧為道 薩迦文殊佛學會攜手戴錫欽議長關懷500戶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