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為了讓市民朋友對於南機場(青年公園一帶),「南機場公寓整建住宅」的人文風情及住宅環境有更深入的了解,自即日起至11月2日止,特別辦理「老房子繪說故事–南機場公寓一二三期古亭國中跨域學習成果展」,讓來參觀的學童跟民眾,能更認識南機場地區的文化歷史、地理位置與街廓空間。

鄉土教育中心位於臺北市萬華區,而萬華是臺北城市發展的起源地,發展至今已三百多年,依其傳統地域劃分從北至南,大致可區分成「西門町、艋舺、下崁、加蚋仔、南機場」等5個生活圈(次分區),歷史悠久與獨特的人文建築景觀,讓在此的每一世代,不論是新舊住民、或是外來的遊客,在這裡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時空故事,相當適合大小朋友來一趟城市文化走訪之旅。
鄉土教育中心張欽鵬主任表示,中心與老松國小近年來規劃包括「艋舺」、「加蚋仔」、「南萬華」、「下崁地區」等地區相關的歷史與文物展覽,讓民眾更認識臺北市在地的史蹟文化。此次展覽導入南機場主題,完成中心規劃萬華5個生活圈(次分區)展覽的目標。
南機場公寓一二三期整建住宅,橫跨臺北市中正區、萬華區兩個行政區,在臺灣建築史上具有指標性的歷史定位。因此老松國小、鄉土教育中心特別邀請古亭國民中學美術藝才班及普通班以藝術領域與社會領域跨域合作方式,共同規劃「老房子繪說故事–南機場公寓一二三期 古亭國中跨域成果展」,以南機場美食、老房子,作為探尋發想創作的主軸,展出近70幅美術藝才班學生繪畫作品。此外,現場亦展陳該校普通班結合社會領域「南機場公寓一二三期敘事改變臺灣居住建築的第一代整建住宅報告」完成文史彙整、踏查、走訪學習成果,作為展覽的主題文本說明。

策展人古亭國中美術推進會召集人周劍峰表示,本次展覽以藝術領域與社會領域跨域合作方式規劃南機場公寓一期(夜市)、二期、三期展區呈現,將美術創作及圖文報告結合統整,運用美術的圖像表達及社區踏查走訪,呈現對社會與藝術學科的統整應用與對社區人文關懷與深化地方化認知的雙重能力。
展場中古亭國中美術班九年級學生張宇傑的《自然之下的人文風情》,以實地走訪寫生方式,描繪出層層堆疊的鐵皮違章建築,讓規矩的街道多了些法度衝突的趣味,運用水彩乾擦與渲染技法相互搭配,呈現相當成熟的繪畫能力。圖畫中的房屋前方被一棵大樹擋著,只能從枝葉中的空隙看到房屋的身影。樹下,是一個資源回收空間,推放五彩繽紛又參差不齊的物品,讓被陰影遮擋的地面空間增添許多變化,創作者透過這幅作品,帶著大家探索南機場的居民現況與巷弄風貌。
《夏夜之光》八年級美術班學生沈宣彤則是以年幼時和家人一起去南機場夜市,走在熱熱鬧鬧的街道,吃著最愛的地瓜球,喝著珍珠奶茶的回憶為發想題材。將曾經的夏季與現在夏日的夜晚,用回憶與水彩顏料透過水的流動,依著時間的河描繪夏夜中的那道光。

七年級美術班學生以「南機場美食嘉年華海報設計」為主題,創作21幅平面設計作品,以藝術協助社區商業行銷,除了對鄰近社區經濟發展盡一份心力亦增加繪畫應用廣度的認知。21件作品以「作品牆」的方式展出,形成一道2平方公尺的巨幅團體作品,視覺相當震撼,完美詮釋「數大便是美」的態勢。

本次特展呈現了中正、萬華南機場地區住宅的文化、歷史以及生活樣貌,希望民眾參觀時藉隨著展覽的動線,一同走進在地生活的空間,看見南機場地區更加廣深的視角。展覽自即日起展至11月2日止,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免費開放參觀詳細展覽資訊請至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網站(http://hcec.tp.edu.tw)查詢,或電洽2336-1704 江老師查詢。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深入南機場的人文風情與街廓 「老房子繪說故事」展即起鄉土教育中心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