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
臺北典藏植物園用一系列創意滿滿的手作課程,帶領市民走進大自然,探索植物的無限可能。今年暑期連續五週舉辦的「植感生活月」系列活動,吸引了上百名市民參加。無論是大小朋友,都在這些獨特的體驗中,發現了植物的藝術魅力,並且在創作過程中留下了珍貴的親子回憶。

每堂課程都給參與民眾帶來不一樣的驚喜。首場藍晒課程,利用陽光將植物的姿態定格,製作出獨一無二的植物剪影,許多學員第一次接觸藍晒工藝,直呼有趣。接下來的葉片拓印課程,讓學員探索葉脈的細緻紋路,親手拓印在布袋上,製作出既實用又具有紀念意義的小物。
第三週的臘葉標本課程,則教導學員如何保存植物的原貌,將這些美麗的自然作品永遠保留在生活中。第四週的薑黃染布課程則帶來了天然色彩的驚喜,讓大家發現到「植物也能變顏料」的神奇,學員紛紛用創意紮染出各種獨特的圖案。最後一週的釘繩花器課程,更以木板、釘子與繩線創造出幾何造型,並搭配植物裝飾,既具藝術感又為生活空間增添了一抹綠意。

從藍晒到釘繩花器,從葉片拓印到薑黃染布,這一系列課程不僅讓人親手創作屬於自己的植物藝術品,更讓大家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重新找到與大自然的聯繫。透過這些活動,市民們不僅發現了植物的多樣樣貌,也從中領略到創意與療癒的力量。

許多學員表示,植物手作體驗讓他們重新審視日常生活,並發現植物的多樣性,透過巧思將它們融入都市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還有家長指出,孩子們透過課程不僅提升了對自然的觀察力,還激發他們的創造力與想像力;更重要的是,這些活動讓家庭成員有更多的交流時間,促進了彼此的關係。同時也期許臺北典藏植物園未來能推出更多有趣的活動,讓民眾能夠認識生態和永續的生活。
公園處表示,臺北典藏植物園以「感受植物溫度,共享樂活城市」為核心宗旨,在園區推動許多以植物為主題的環境教育活動,不僅是市民親近自然、認識生態的最佳去處,更是永續生活的實踐範例。這次的「植感生活月」活動,即是回應我們的宗旨,透過動手做、親身體驗,引導大眾思考植物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植物不再只是靜態的觀賞對象,更是激發創意、療癒心靈與促進人際交流的重要媒介。

圓山公園管理所莊勝豪主任表示,臺北典藏植物園2018年即取得環境部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吸引許多國中小學、幼兒園及安親班作為校外教學的場地,也是市民朋友週末休閒的首選地點。園區規劃了九大植物生態區,典藏了462種植物,並透過專業的環境教育講師和志工,設計出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教學活動。若時間較短的民眾,也可以利用園區的團體預約解說服務,深入了解植物的多樣性與生態保育的意涵。未來,臺北典藏植物園將持續創新教育活動,為市民帶來更多驚喜與啟發。

公園處提供典藏植物園開放時間:週二~週日09:00~17:00 (週一休園、遇國定假日或特殊假日將順延休園)